USB-C 适配器常被视为 DisplayLink 基座或 Thunderbolt 扩展坞的经济替代品,尽管它们在性能和测试标准上有所不同。随着 USB-C 扩展坞的普及,其功能越来越全面,需要更严格的测试来验证其性能。
价格与端口选择
在选择 USB-C 集线器时,价格和端口是关键因素。集线器通常以“X-in-1”的形式出售,表明它们集成了多种端口。在评估时,首先要比较集线器提供的功能与其价格。例如,一个8合1集线器可能包括两个 USB-A 端口(用于鼠标和键盘)、两个 USB-C 端口(一个用于电源输入,另一个用于数据输出)、一个 microSD/SD 卡插槽、以太网和一个 HDMI 显示端口。
显示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集线器通常能以4K、60Hz的频率连接显示器,而旧款则可能仅以30Hz的频率连接,这可能导致视觉疲劳。
价格与竞争
集线器的价格差异很大,从20美元左右的廉价产品到30至40美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不等。如果类似的产品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质量,我会考虑从推荐列表中移除更昂贵的选项。对于更高端的 USB-C 扩展坞,如果它们具备额外的功能(如连接多个4K显示器的能力)和用于笔记本电脑充电的电源块,我愿意接受100至150美元左右的价格。
物理结构与散热
USB-C 集线器的物理结构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有些集线器是塑料材质,有些是金属材质。虽然我没有特定的偏好,但我会检查集线器是否过热。端口间距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因为过近的端口可能导致无法同时使用多个设备。此外,金属基座通常散热效果更好,但价格稍高。
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包括检查连接到集线器时的显示器是否会闪烁或拒绝发光,以及集线器是否有足够的电力来驱动外围设备(如固态硬盘)。我会尝试将 USB-C 集线器连接到同一台笔记本电脑上,并观察其在日常使用中的表现。
功率与性能测试
在性能测试方面,我不会期望20美元的集线器提供与150美元的 USB-C 扩展坞相同的性能。我会测量集线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播放4K60 YouTube 流、执行存储测试等。此外,我还会检查集线器是否会消耗过多电量,导致笔记本电脑电量不足。
总结
在测试 USB-C 集线器和扩展坞时,我会综合考虑价格、端口、功能、物理结构、散热、稳定性和性能等多个因素。通过详细的测试和比较,我可以为用户提供有关这些产品的准确和有用的信息。